征稿启事
《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》(以下简称“学报”)是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的首份正式学术期刊,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,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、科学普及出版社和中国科学技术馆联合主办,以服务会员、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、推动行业发展为目标。学报现为季刊。
为将学报办成全国一流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期刊,现热忱欢迎国内外科技博物馆界的同行,高校博物馆、科学教育、科学传播、科普专业方向的师生,从事科技博物馆、非正规科学教育、公众科学传播研究的学者,从事科技博物馆相关产品、资源开发和生产的从业者,热心科技博物馆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,踊跃投稿,共同参与科技博物馆的学术交流与探讨。
一、学报办刊方针
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——坚持理论来源于实践、以实践检验理论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,学术观点鲜明,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,避免空泛议论;
面向世界,引领发展——传播国内外创新理念、先进方法、优秀案例,聚焦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,为我国科技博物馆发展提供学术支撑;
百花齐放,鼓励探索——鼓励对新生问题和无定论问题的探讨与争鸣,鼓励发表有探索性、创新性而尚待完善的学术观点,提倡学术平等,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和争鸣;
求真务实,端正学风——坚持论据、案例、数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,反对学术造假和抄袭剽窃,坚持以稿件水平、质量为发稿唯一标准。
二、学报风格
实践性——坚持基于实践的学术研究,以科技博物馆展览、教育、研究、收藏、建设、管理和行业发展实践为研究对象,从中发现问题、分析原因、探讨规律、提出观点、建议对策;
实证性——坚持基于实证的学术研究,把对于事实(包括现象、案例、数据、文物、标本等)的调查、观察、统计、分析和实验结果作为研究基础,从中得出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科学结论;
前瞻性——关注国内外科技博物馆和科技、经济、社会发展动态,聚焦重大问题和重要趋势,预测和引领行业发展方向;
创新性——鼓励具有创新性的观点、方法、理论、理念及其探索性的研究与实践;
指导性——对科技博物馆各专业领域和整体行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,推动科技博物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二、学报栏目设置
1. 报告与综述——聚焦于科技博物馆行业发展重大问题、趋势、对策、外部环境与政策的相关课题研究报告和综述性文章。
2. 专题研讨——围绕某一专项学术问题的3~5篇论文,每期一个专题。在2016和2017年,拟设立“基于展览的教育活动研究”“STEM教育与科技博物馆”“互联网+时代的科技博物馆”“主题展览设计研究”“展览的叙事结构研究”“科技史与科技博物馆”等专题。
3. 发展与挑战——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探讨科技博物馆发展的趋势与挑战、问题与原因、经验与启示等的学术研究。
4. 展览与教育——探讨科技博物馆展览展品、教育活动、网络科普、影视创作等方面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研究。
5. 收藏与历史——探讨科技文物、自然标本、动植物和科技博物馆发展史等方面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研究。
6. 建设与管理——探讨科技博物馆建设、运行、管理等方面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研究。
7. 探讨与交流——围绕某一问题表述不同观点及其论证的讨论性文章;国外优秀论文译文和专著摘译;优秀专著、论文的读后感或评介;近期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、专著、期刊专栏、论文核心观点的摘录;作者就科技博物馆某一相关学术问题的感想和议论。
8. 学术人物——国内外科技博物馆行业著名人物的传记、采访和介绍,侧重其学术生涯和学术思想的介绍。
9. 学术动态——国内外本领域学术会议、学术活动、学术研究项目的报道、简介。
三、投稿相关事项
1.目前本刊仅接受通过E-mail 投送的word格式电子邮件来稿,编辑部电子邮箱: jnsmr2015@163.com。
2.文后须附作者简介,包括作者姓名、职称、学位,现供职单位全称,研究方向,以及通信地址、邮政编码、电子邮箱、电话等联系方式。
3.文责自负,投稿人须无争议地拥有文章的著作权及图片、照片的使用权;如出现著作权或使用权争议,责任由投稿人自负。
4.请勿一稿两投,凡已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物上发表过的文章概不录用。
5.本学报刊登稿件一律不收“版面费”,稿件一经刊发即付稿酬。
6.作者向本学报投稿,即为默认本学报同时获得在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官方网站、学报网站使用和传播该文章的权力。
热切欢迎各界踊跃投稿,特别是“专题研讨”栏目拟设立专题方面的论文投稿。